縣域產教融合要推動解決的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技術技能人才要素保障問題,著力破除的是縣域產業發展壯大與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之間存在的“兩張皮”困境。但產教融合具有鮮明的跨界性和天然的復雜性,在實踐中必須全面強化地方政府統籌與協調,以打造優質載體為基礎、以構建良好生態為保障、以激發內生動力為支撐,推動縣域產教融合務實高效、持續健康的發展。
推動中職精準定位
著力打造優質載體
近年來,中職教育尤其是縣域中職教育取得長足發展,曾經普遍“散”“小”“弱”“差”的局面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每個縣域集中力量辦好一所多功能、現代化中職學校的發展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推動縣域中職學校精準定位,將其打造成為推動和促進縣域產教融合的優質載體,是縣域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基礎。
強化其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從當前教育布局結構看,如果沒有縣域中職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必然帶來區域教育結構的失衡,不僅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將成為無本之木,縣域產教融合也將失去現實基礎和重要依托。必須推動縣域中職學校堅守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特色,將學校發展置于縣域經濟發展全局中去考量和推動,以服務求發展、以貢獻求支持,在縣域切實扛起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職業教育使命。
強化其促進就業的功能定位。職業教育的底色決定了縣域中職學校辦學必須堅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要通過專業產業深度對接,加速夯實縣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基本盤”,既為延伸高職院校辦學資源為本地產業發展直接培養人才打下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以專業為紐帶為學生升學后返鄉就業創業提供更多可能。要通過落實育訓并舉法定職責,加快形成縣域技術技能人才培訓的“主陣地”,直接服務縣域本土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提升和生涯發展,為縣域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有效助力。
強化其扎根本地的服務定位。高職到市、中職到縣的基本布局,以及發展職業教育的地方主責,決定了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地域屬性。對縣域中職學校而言,縣域不僅是其發展所依,更是其服務所向,偏離縣域談發展顯然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要充分依托中職學校在縣域人才和資源優勢相對集中、與高職院校和本科高校有機銜接、與園區和企業聯系緊密的平臺優勢,將其打造成為縣域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的戰略支點,以資源集聚、功能集中、管理集約為核心,推動產、教、科、城深度融合發展。
推動多維銜接協同
著力構建良好生態
由于產業規模較小、小微企業居多、中職就業功能消減、高職資源延伸有限以及各方核心利益訴求不易達成等因素綜合影響,縣域產教之間的聯系事實上普遍并不緊密。推動多維銜接與協同,加快構建形成能夠有效促進和支撐產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態,是深化縣域產教融合亟須破解的重要命題。
加強政策措施的銜接與協同。職業教育素有“九龍治水”之喻,雖能更好地得到各方支持,但政出多門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政策落實的效率和效果。地方政府要不斷健全完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堅持以“一盤棋”理念破除部門思維、本位立場,統籌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各項政策措施在縣域落實,最大程度地實現政策疊加放大效應。
加強利益主體的銜接與協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是一個大的系統,地方政府、產業園區、行業協會、企業、職業學校、學生及家長等不同主體都參與其中并分別發揮重要作用。要讓此系統健康運行,對各方核心利益訴求顯然都必須予以充分關切。地方政府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推動構建形成一個規范有序、高效運行、穩定持續的工作機制,明確有關各方的參與方式、保持有關各方的信息對稱、協調有關各方的關系與行動,以最小的合作博弈成本實現各方核心利益訴求最大化。
加強外部資源的銜接與協同。對縣域而言,無論是園區、企業,還是中職學校,其資源都是相對有限甚至是匱乏的。推進產教融合,必須破除“一畝三分地”思維,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動對接、積極引入外部資源。在高技能人才結構性緊缺的大背景下,縣域產教融合所致力突破的產業急需技術技能人才保障問題,當前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縣域產業招商引資和集聚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各地正在大力推動優質高職尤其是當地市域優質高職的辦學資源向縣域延伸,也為縣域產教融合提供了更廣闊的改革發展空間。
推動供需戰略適配
著力激發內生動力
“一體兩翼”推動下,很多地方已將縣域產教聯合體建設作為區域重大創新舉措來進行推動。這些舉措不能只是推動形態的變化,更不能僅僅成為“政策指揮棒”下的一時熱度,必須全面加快縣域產業發展需求與職業教育供給之間戰略適配、高效銜接。推動縣域產教供需戰略適配,切實催生和激發出產教融合的內生動力,是縣域產教聯合體建設能否取得預期成效的關鍵所在。
堅持以需求引導供給側改革。建設縣域產教聯合體,要更加凸顯職業教育服務產業、促進就業的經濟功能,以現實需求來推動甚至倒逼縣域中職學校辦學思維轉向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要科學梳理縣域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規模、結構,為職業學校專業動態調整提供基本依據。要仔細摸排縣域重點企業的職業崗位及其能力素質要求,為職業學校制定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包提供重要參考。要積極組織對縣域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技術需求的發掘、凝練,為職業學校開展針對性技術服務以及依托職業學校推進產學研用合作提供現實空間。
堅持以改革驅動共生式發展。產教融合要取得實效,必須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全面破除實踐中極有可能出現的“聯而不合”“合而不融”現象,著力構建形成產教共生式發展格局。要清晰界定有關各方的權責及參與機制,以協同治理提升和保護有關各方的參與積極性。要以目標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以暢通、高效、有序為核心,大力探索實體化運行、市場化運作,通過不斷健全和完善管理運行機制,實現目標一致、資源協同、行動協調、利益共贏的共生式發展。要充分發揮專家咨詢作用,確保人才需求預測預警、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技術需求發掘凝練等方面工作的科學性,切實預防和避免有關各方可能存在的“拍腦袋”式非理性決策。
堅持以共贏賦能自組織運行。產教融合是由眾多參與主體共同構成的一個復雜系統,推動系統的自組織運行,無疑將是公共價值最高、公共成本最低的一種理想狀態。對縣域產教聯合體而言,必須以服務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最大公共目標,全面保持有關各方信息暢通與信息對稱,不斷優化有關各方平等參與互利合作的管理運行機制,通過充分關切、有效維護并努力達成有關各方的核心利益訴求,著力實現系統在盡可能減少外部干預協調的情況下,實現高效低耗的自組織運行。
(作者系安慶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教育研究所所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博士研究生、安徽省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系2023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課題“安徽省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研究”[2023CX166]的研究成果之一)
(來源:《中國教育報》)
關注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內容!
立即掃描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