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湖北省中小學科學教育現場觀摩交流活動暨實驗區、實驗校建設啟動儀式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全省各科學教育實驗區教育局、實驗校負責人匯聚一堂,共話科學教育創新與發展。
今年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遴選中,湖北省5個市縣(區)、39所中小學入選,與此同時,全省范圍內評選確定5個省級實驗區和21所省級實驗校。活動進一步動員各地、各學校重視支持科學教育、積極開展科學教育,在廣大青少年學生中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提升中小學生科學素質。
教育成果亮點頻出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當前湖北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有哪些亮點?如何實現科學教育與課后服務的“雙向奔赴”?如何確保城鄉科學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開足開好國家課程的同時,打造“行走的科學課”、引進“身邊的科學家”、培育“開放的科學學校”;常態化開展“院士專家進校園”,“三位院士五次到訪同一所鄉村學校”,引領校園追星熱潮;結合課標研發科學課程、開發互動體驗、設計科普活動,打造非正式教育陣地……
活動中,武漢經開區教育局、英山縣教育局、隨縣尚市鎮凈明小學、湖北省科技館帶著對科學教育的思考,分享創新理念、鮮活案例,為湖北科學教育發展注入新活力。
“當前湖北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創造性做法、品牌性活動亮點頻出,呈現出參與主體多元、活動形式多樣、資源供給豐富、覆蓋群體廣泛等特點。”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督學王文森表示,希望各地、各校繼續激勵和引導學生“立鴻鵠志、樹家國情”,搭建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課堂與社會有效銜接的橋梁,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貢獻教育力量。
從“科學+”到“科學家”科學之光照亮學子夢想
科學教育中,數字化技術的創新應用,為教育效率、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數字化供給。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高效的學習體驗?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科創車谷·智慧教育”為特色,構建普及化、個性化、智慧化的區域科學教育新格局,實現從“科學+”到“科學家”的轉變。科學教育經驗被湖北省教育廳面向全省推廣,并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優秀案例。
在活動觀摩和展演中,該區神龍小學師生被選派為科學素養創新成果的代表,帶領現場觀眾駛入“車谷之城”科技大本營。舞臺上,學生乘坐“車谷夢想號”,進入能源科技研究室和智能駕駛實驗室,在真實場景中探究前沿熱點、學習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展臺中,學生制作的拼裝車模、3D打印汽車、編程機器人等作品,以及榮獲湖北省校本教材開發特等獎的《汽車文化》,全方位展示科學的神奇和魅力,吸引眾多觀眾圍觀點贊。
該校校長韓敏介紹,學校將“車育文化”與現代科技巧妙融合,讓學生們在學中做、做中學,用科學之光照亮學生們的璀璨夢想,厚植科技人才培養的沃土。
“通過參加今天的活動,我感受到國家對科技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大力推動科學教育的堅定決心。”十堰市東風高級中學教務處副主任甘鵬表示,看到各校的分享與展示,收獲滿滿。學校將在落實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不斷完善校本課程,轉變育人方式,強化科學教育在各學科的落實情況,切實起到全國科學教育實驗校的引領作用。
關注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內容!
立即掃描二維碼關注